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期間就聲稱要從伊拉克、阿富汗撤軍,上任不久,其領導的外交團隊先是提出重返亞太,後來感覺不適,就改成“再平衡”。這一戰略已經實施4年有餘,結果則不盡如人意,包括美國的盟邦都認為,所謂的“再平衡”只是雷聲大,卻沒有見著雨。
  美國時常提出帶有鮮明標簽的“戰略”。奧巴馬“再平衡”就是其中之一。按照包括奧巴馬在內的政府官員解釋,“再平衡”不僅僅把目標對準中國,而且還有其他亞太地區國家;“再平衡”也不只包括美軍兵力的調動,還包括“跨太平洋伙伴關係”這樣的經濟安排。
 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,美國“再平衡”戰略主要是衝著中國來的,手段就是利用其傳統盟國——日本、菲律賓等與中國相抗衡,著力點就是領土爭端。核心思想是回歸百年前英國常用的“均勢”外交理念,即當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國挑戰英國利益時,英國就會轉而支持大陸上另一個國家,讓兩個大陸國家相互纏鬥,英國最後“漁翁得利”。
  如今,美國的打算也很清楚:讓世界第二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相互消耗,得利的當然是美國。許多人一廂情願認為,美國會控制日本,不讓其挑起與中國的直接衝突或戰爭,其邏輯是:一旦中日間開戰,美國必然會被日本拉下水,為了避戰,美國會攔日本不輕舉妄動。這種推理小看了美國的價值觀取向和承擔義務的能力。
  從二戰後歷史看,美國並不是只要盟友有事就會出兵,為別人血戰。當年《美台共同防禦條約》不僅承諾要協助臺灣,還反對共產黨滲透。但真正海峽兩岸衝突起來後,美國沒有直接干預。在中日釣魚島之爭上,儘管奧巴馬已說適用於安保條約第五條,但他又說,不是任何情況下美軍都會卷入中日衝突。
  如果中日之間真正發生衝突甚至戰爭而不傷害美國利益,美國當然不會卷入其中。相反,美國倒樂見中日廝殺,讓兩國政治合法性受到挑戰,讓經濟受到重創。結果中日內耗,美國繼續做它的亞太老大。
  然而,仔細分析奧巴馬的“再平衡”戰略,幾個漏洞是很明顯的:第一,日本不可能完成制約中國的“重任”。日本政治長年不穩,任何政治領導人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鞏固政權;經濟持續低迷,讓百姓信心受到極大打擊。儘管安倍首相願充當美國的“馬前卒”,但只是有這個心,沒有這個力。更何況安倍還把很多私貨帶入了其中。第二,中國力量的發展,保證了它已有足夠力量抵禦他國“平衡”。第三更為突出的是,奧巴馬的亞太“再平衡”戰略是個二元化外交政策,他把安全和經貿拆分開,來平衡亞太地區的國家。在安全領域,奧巴馬倚重傳統盟國,包括日本、菲律賓、韓國、澳大利亞等;在經貿領域,美國又離不開中國。
  美國想把中國快速發展的勢頭打壓下去,但對抗又是兩敗俱傷選擇。安全靠盟國、經貿靠中國的二元結構外交的最終結果是讓奧巴馬偏離初衷:奧巴馬政府不得不兩面下註,四處哄人。最近一段時間,美國官員到訪亞洲時的表現就再明顯不過了。2013年12月,美國副總統拜登到訪東亞。在日本,拜登大談美日同盟的重要性,承諾美國不會不管日本的安全事務;在中國,拜登又大談中美兩國關係的重要,完全不同於其在日本的表現。
  兩面討好的原因就是美國奧巴馬採取二元的亞太政策,結果是,當聽到美國官員在東京的表態後,中國不會高興;而當聽到美國官員在北京表態後,日本同樣也不會高興。奧巴馬的亞太外交已形成“腳踩兩隻船”的二元外交,既無力又無信,而且也很難保證“再平衡”成功。
  滕建群(北京學者)  (原標題:美國二元化“再平衡”註定難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54oltd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